津南区实验小学四年级“语文主题学习”实验实施方案
2014——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制定人:王秀慧
一、指导思想
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,不是增加作业,而是阅读、阅读、再阅读”。语文教学必须从抓学生的阅读开始,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,扩大阅读量,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,增加学生的感悟和体验。因此,坚守“语文主题学习实验”,最大限度地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;让课堂教学“提速”,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,实现厚积薄发;让生活走进课堂,把学习语言与体验生活结合起来,从而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。
二、总体思路
(一)本学期坚持落实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思路,在完成一册四书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,巩固通读、品读、阅读、自读等教学模式的同时,不断摸索探究,力争学期末,教学模式发生变式。
(二)阅读教学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展开教学流程,遵循“整体性原则”组织阅读教学,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,进行整体设计,改革课堂教学模式,提高课堂教学效率。
三、深入学习确保主题学习实验的顺利实施
根据区语文主题实验的推动与活动的开展,我们四年级组制定了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计划,以在课内大量阅读为目标,进行语文课堂实验改革。
主题学习实验要求我们在一学期中,不仅要学完课本知识,还要读完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,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加快课本学习步伐,加大课堂容量。教师们在课堂上少讲,精讲,从而为主题阅读拓展空间。加快课本学习步伐,加大课堂容量,每篇文章只提一两个重点问题,围绕重点问题开展学习思考,屏弃所有不必要的环节。逐渐形成两种以学案为引领的课堂学习模式:①变单篇教学为单篇引路、单元整合、主题阅读、读写共进的单元整体推进模式②一篇课文带几篇主题学习文章的辐射阅读式。继续改革备课制度和方法,探索“主题学习”备课模式,鼓励学生多读书,师生共成长。作业结合教学实际,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,行之有效。对于主题学习的进一步推进,每课的模式都是重中之重,要采用多种课型,提高效率。
1.理解感悟型。
对于通过讲述一个个故事来表达一种感受、一种情感或说明一个道理等的文章,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,抓住文章中的细节,深入体会和研究,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,获得情感体验和思想启迪。
2.诵读积累型。
对于一些经典的、文学大家的写景类文章,与其和学生逐句分析体会,不如拿出时间让学生读一读,背一背。我们可组织学生以美文诵的方式读一读,比一比。我们要舍得用课堂的时间让学生来背诵名篇名段,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分钟五分钟背诵比赛活动,让学生集中精力凝神背诵。
3.读写结合型。
我们应把把写作表达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。在进行主题学习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由读写的结合,让学生从读中学写。
4.研究汇报型。
对于一些说明类、科普类的文章,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,采用小课题研究的方式,提前布置任务,让学生以课题研究报告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展示。学生明确了任务后,自然会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或浏览,提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,完成研究报告。这个过程不仅提高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,更锻炼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。
5.综合展示型。
每读完一本主题学习丛书,要求学生进行一次总结,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展示自己两周以来学习的最大收获。学生可以根据不同喜好、不同特长确立自己的展示方式。擅长诵读的可以进行美文诵读,擅长歌唱的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诗歌文章配曲演唱;有绘画才能的可以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故事设计插图;擅长写作的则通过演讲汇报自己的读书感受等。所以每周的语文课应有一两节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,用于学生的交流汇报。另外班级内外墙壁上的宣传栏、学习园地也是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。
总之,我们在实验中一定要立足“主题学习材料”,整合多种资源,以此为平台,引导学生主动读、悟、记、听、说、写,参与各种语文活动,学用结合,互相促进,其乐融融、硕果累累的学习不再遥不可及,我们的语文教学的天地也会焕然一新。
实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具体安排
2014-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
时间 |
地点 |
内容 |
负责人 |
8月27日 |
105教室 |
参加区语文主题学习培训会,制定教研组实施方案。 |
黄以丽、韩坤 |
第一周 |
401教室 |
组内教研制定主题学习计划 |
韩坤 |
第三周 |
四年级语文组 |
品读课重点段落的拓展与研究 |
王秀慧 |
第五周 |
四年级语文组 |
对品读课拓展的研究与探讨 |
韩坤、王秀慧 |
第七周 |
四年级语文组 |
阶段性展示与研讨 |
王秀慧 |
第八周 |
401教室 |
对不同课型的模式进行整合研究 |
王秀慧 |
第十周 |
四年级语文组 |
阶段性展示与研讨 |
韩坤、王秀慧 |
第十二周 |
401教室 |
组内研究课 |
王秀慧 |
第十四周 |
四年级语文组 |
语文主题学习优秀成果的研究汇报 |
王秀慧 |